哎,说起来“exeinfo pe”这个东西,其实我一开始也觉得挺高大上的,感觉像是程序员用的什么黑科技。但后来发现,其实这玩意儿也没那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能看懂电脑程序“底裤”的小工具。
我玩游戏嘛,经常会碰到一些奇奇怪怪的exe文件,什么修改器啊、补丁啊、甚至一些不太正规的“辅助工具”。这时候,“exeinfo pe”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帮我看看这些文件到底是什么来头,有没有病毒,是不是被什么“壳”保护着。毕竟,咱们玩游戏图个开心,可不想因为一些来路不明的文件,把电脑搞坏喽。
下载安装这个玩意儿也挺简单的。网上搜“exeinfo pe”,一大堆下载链接,找个看起来靠谱的就行。我一般都找那些绿色免安装版的,下载下来直接解压就能用,方便快捷,省去了折腾注册表啥的麻烦。版本嘛,新的肯定好,但是老版本也够用。我之前用的是0.0.3.9版本的,用了挺久也没啥
版本号 | 下载日期 (大概) | 文件大小 (大概) | 我的使用感受 |
---|---|---|---|
0.0.3.9 | 2023年6月左右 | 2MB左右 | 好用,够用 |
其他版本 | 不记得了 | 差不多 | 没仔细研究过,应该也差不多 |
使用方法也超easy,就是把你想查看的exe文件直接拖到“exeinfo pe”的窗口里,它就会自动分析,然后给你显示一堆信息。刚开始看这些信息的时候,我感觉像看天书,各种英文缩写,数字代码,看得我头都大了。不过慢慢地,我就摸到了一些门道。
其实,重要的信息就那么几个。比如,“Compiler”那一栏,显示的是编译这个程序用的是什么编译器,比如Visual C++,Borland C++之类的。这能帮助我判断这个程序的靠谱程度,毕竟有些病毒程序就是用一些冷门的编译器写的。
还有“Packer”那一栏,显示的是程序有没有被加壳。加壳的意思就是,把程序代码用一层“外壳”包起来,这样就比较难以分析和破解。有些正规软件会加壳,是为了保护版权,但有些病毒或恶意程序也会加壳,企图隐藏自己的身份。看到“Packer”那一栏显示“UPX”或者其他壳的名字,就得小心点了,好不要随便运行。
“Entry Point”显示的是程序的入口点地址,这个对我来说比较玄乎,一般用不上。其他的信息,像导入表(Import Table)和导出表(Export Table),也比较专业,对一般玩家来说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
所以,我平时用“exeinfo pe”主要就是看看“Compiler”和“Packer”,这俩信息基本就能满足我的需求了。如果看到编译器比较奇怪,或者发现程序被加壳了,我就得提高警惕,谨慎操作。当然,的做法还是尽量下载正规渠道的游戏和软件,别去那些乱七八糟的地方下载东西,省得给自己找麻烦。
有时候,一些游戏修改器或者辅助工具,也会被一些人“包装”得花里胡哨的,看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但其实,很多都是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东西,里面可能包含病毒或恶意程序。这时候,“exeinfo pe”就能帮我辨别真伪,避免下载到一些有害的程序,保护我的电脑安全。
其实,用“exeinfo pe”就像玩侦探游戏一样,通过分析程序的信息,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判断程序的性质和安全性。虽然一开始可能觉得比较复杂,但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方法,就能轻松上手。
信息项 | 重要程度 | 我的解读 |
---|---|---|
Compiler | 高 | 查看程序使用的编译器,判断程序的来源和可靠性 |
Packer | 高 | 查看程序是否加壳,判断程序的安全性 |
Entry Point | 低 | 程序的入口点地址,一般玩家用不上 |
Import Table/Export Table | 低 | 导入表/导出表,比较专业,一般玩家用不上 |
“exeinfo pe”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特别是对于喜欢自己折腾游戏和软件的玩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利器。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程序的内部结构,提高安全性,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它的功能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更高级的用法,但我这个easy玩家,也就用到这些了,其他的就留给那些大神去研究吧!
你觉得还有什么更简单易懂的“exeinfo pe”使用技巧吗?或者你有什么好玩的使用经验,欢迎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