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5年,当法国人巴托尔迪终于将自己耗费了近10年心血铸成的雕塑运送至美国时,他或许不曾想到,这座优雅的铜铸巨人日后会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自由、民主这些时至今日变得愈发难以界定的词语,连同自由女神像,已经成为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精神”的强大武器。而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刻着...
1885年,当法国人巴托尔迪终于将自己耗费了近10年心血铸成的雕塑运送至美国时,他或许不曾想到,这座优雅的铜铸巨人日后会成为美国精神的象征。自由、民主这些时至今日变得愈发难以界定的词语,连同自由女神像,已经成为伟大的美利坚合众国向全世界输出“美国精神”的强大武器。而自由女神像的底座上,刻着犹太裔女诗人艾玛·拉撒路一首十四行诗,The New Colossus,新巨人。
德军总部2用这个再明显不过的副标题大摇大摆地表明了它的态度:甭管杀的究竟是纳粹、恐怖分子还是钢铁巨兽,这终究是一部“美国精神”的礼赞歌。这样伟光正的题材,本质上与我手撕鬼子、侧身躲子弹、生掏内脏的抗日神剧是一样的,都是建立在“反法西斯”这样不容置喙的普适价值基调上,用各种肆意的狂想和大量廉价的血浆去调动屏幕前每一个年轻人那无处安放的荷尔蒙。于是整个游戏被清晰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政治正确,也就是剧情部分;另一部分负责爽,也就是(复古)FPS部分。
这样评论可能有失公允,德军总部2无论是世界观架构还是剧情深度都远未达到生化奇兵一代的程度;在FPS部分,也不如DOOM在上窜下跳的高速移动中手撕鬼子满屏掉子弹来得爽快。它更像是个十项全能比赛冠军:在主线游戏十几个小时的流程里,你既能用老汉推车观音坐莲电光毒龙钻阿威十八式全活不打折来暴虐鬼子,又能欣赏到一部没有政治隐喻没有现实影射只是全程高能毫无尿点火爆刺激的美国大片,重要的是,重要的是,重要的是,整个流程中还没有解谜成分——夫复何求啊。
作为一个老IP的重启之作,把德军总部2称作复古式FPS还是有些勉强的。可能是因为自身手残的原因,整个流程下来感觉全程DOOM式无双割草的难度非常大,大多数时候潜行暗杀都是有效降低游戏难度的手段;即使不玩暗杀,躲掩体、探头杀这种“现代”FPS的常见招数也是德军总部2最安全有效的打法。同时,从个人偏好角度,我认为,“FPS游戏的爽快感与散弹枪的使用时间成正比”,然而无论单发还是双持,本作点过穿甲技能的步枪泛用性都是最高的,幸好制作方加入了随手可捡的德军重武器作为快感弥补,啥也别说了,烧死那对儿异性……啊不,鬼子吧。
前几天恰好看了触乐网对开发商Machine Games做的一个专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下,有些感慨,Machine Games这些老铁们,Wolfenstein这个IP,以及游戏主角BJ的这场相遇可能冥冥中早有安排。游戏前半段,主角BJ拖着垂死的躯体独自面对纳粹军团的钢铁怪兽,那些英雄末路式的独白像极了罪恶之城里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警官哈迪根,在明知前路只有绝境的情况下,靠着仅存的信念倔强孤独地奋战到最后。这些情节也像是MG这些前Starbreeze员工的真实写照,一群天才被万恶的发行商指手画脚、濒临破产,一个Machine Games在Wolfenstein这个垂垂老矣的IP中涅磐重生。可以说,MG、Wolfenstein,还有BJ,他们互相成就了彼此。一群纯粹的人捡起了一个纯粹简单的IP,做出了一个纯粹的美式英雄,并且宣布这个游戏不会推出多人模式,我想,在这个最好的时代,要说德军总部2有什么是最值得称道的,可能就是那一点点纯粹吧。
阅读全文